(相关资料图)
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毛立华答记者问表示,被限制消费的被执行人通过“黄牛”购买飞机票高铁票,属于典型的规避执行行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逃避执行、规避执行、妨害执行等拒不执行行为,严重侵害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和社会诚信,是切实解决执行难道路上的“拦路虎”,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人民法院对此行为一直保持高压态势,2021年第一季度上海法院开展“织网行动”专项执行活动,重拳打击失信被执行人通过“黄牛”规避限制高消费令行为。会同公安开展专项打击,深挖违法购票线索,上海宝山区公安机关共抓获“黄牛”11人,对规避限高措施的违法行为形成有力的打击和震慑。近期,最高人民法院计划将被执行人违反限制高消费规定乘坐飞机高铁的名单进行全面调查核实,结合调查结果和案件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开展打击行动,包括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直至追究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刑事责任。同时,对“黄牛”顺藤摸瓜、露头就打,依法依规开展打击。
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构成一个层层递进的惩戒体系,对不同情节的拒执行为施以相应惩戒,体现强制执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特点。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依法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将受到刑事处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可以视情节通过罚款、拘留等方式进行教育、惩戒。对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等被执行人而言,如果被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严重妨害司法秩序,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司法机关可以依法追究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刑事责任。这里,特别提醒有钱不还的被执行人,切莫自作聪明、切莫以身试法。
近年来,人民法院不断加大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力度,依法审理了一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起到了一定的威慑惩戒和教育引导作用。2022年,人民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3198人。
毛立华表示,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做深做实新时代能动司法,适时出台新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意见,发布一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典型案例,联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公检法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凝聚依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强大合力,引导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资讯
- 全球今亮点!最高法:重拳打击“老赖”通过“黄牛”规避限制高消费令行为
- 今日快讯:迷雾中的母女三人溺亡事件详细内容
- 西安未央区辛家庙社区免费老年体检活动
- 斗米养恩 担米养仇是什么意思_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是什么意思
- 广发期货:基差修复至合理区间,铁矿石盘面缺乏上涨驱动 全球热推荐
- 【全球热闻】更省、更远、更安全!看长城汽车全新Hi4破局混动市场
- 孝义府前街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完工实现通车
- 官窑粉青釉多棱直颈瓶-世界热议
科技
-
大山深处的书香春节2022-02-07
-
天津:男子涂改核酸证明进火车站被拘留2022-02-07
-
守护中国唯一国境“骑马线”的“护路人”:保证中欧班列冬季运输安全2022-02-07
-
降雪致青海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2022-02-07
-
广州番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疫情防控管理区20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