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洪恒飞 柯溢能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仅用17天,科学家就能用细胞培育出带有腥味、质感Q弹的鱼肉。16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由该校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红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陈军教授牵头的细胞培养鱼肉团队,联合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对外宣布,通过干细胞分离、工厂化培养与组织化构建技术,联合团队成功合成国内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合作期刊《npj-食品科学》。
用细胞培养鱼肉,本质上是通过动物干细胞在体外进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过程。其中,细胞通过增殖不断增加数量,再通过分化产生形态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类群。细胞培养肉被认为是极有潜力解决未来人类餐桌肉品和蛋白供应、减少人工养殖肉类动物对水资源、土地资源高度依赖的技术之一。
用细胞培育合成的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科研人员供图
该项研究中,科研人员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分离出具有高传代能力的肌肉、脂肪干细胞,并通过调控两种信号通路诱导肌肉干细胞分化;基于可食用凝胶改造仿生建构鱼肌支架,产生类似自然鱼肉该有的结构和纹路,令肌肉细胞沿着3D打印的仿生结构有规则地生长,形成三维培养肌纤维束,实现组织状细胞培养鱼肉的制造。
记者了解到,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养分的培养基是细胞培养肉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成本控制环节,联合团队筛选得到了低血清的基础培养基,有效控制成本,为将来大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基础。
科研人员进一步分析了培养鱼排的外形,并对其细胞数、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的比例、硬度、黏性、弹性等特征与真实大黄鱼的肌肉组织进行对比研究。“从这些指标看,两者十分相似。”刘东红说。
“细胞培养鱼肉走向餐桌,还要进行大量的安全性评估。相信随着技术不断深化,一定能在可见的未来批量化生产。”刘东红表示,这项技术将为未来开展不同鱼类乃至其他经济动物的细胞培养获取优质蛋白提供新思路,并且对于海洋鱼类资源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X 关闭
资讯
- 我国科学家合成国内首例厘米级人工大黄鱼肉
- 强势个股丨这只虚拟电厂概念股连续两日“20CM”涨停,主力5日内累计加仓近2亿元!公司核心业务智能电表去年收入大增超100%(附2股)
- 百胜智能2022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0.35元 5月23日股权登记
- 兄台你看见我弟了吗漫画 兄台_当前视讯
- 亚马逊正开发《魔戒》MMO游戏 以电影三部曲为特色
-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 国内商品期货多数下跌 不锈钢、沪镍跌超3%|天天速讯
- 每日速递:太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进展公告
科技
-
大山深处的书香春节2022-02-07
-
天津:男子涂改核酸证明进火车站被拘留2022-02-07
-
守护中国唯一国境“骑马线”的“护路人”:保证中欧班列冬季运输安全2022-02-07
-
降雪致青海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2022-02-07
-
广州番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疫情防控管理区2022-02-07